瑜伽常识 /MANUAL
如何经营好一个瑜伽馆?
如何经营好一个瑜伽馆?说大框架的东西,很多朋友都会给你建议,都有回复,你可以在每个环节想的细一点,一定要注意细节。
做好瑜伽馆选址,装修,搭建团队,激励员工,冷启动做预售,场内预售,二次预售,课程设计也有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从来没有一个行业像瑜伽馆这样,许多人去学习这门手艺就是奔着创业的目的去的。几乎所有的瑜伽人都认为成为瑜伽老板是瑜伽老师的宿命。
开瑜伽馆很难,因为产品非刚需,客户需要市场教育,瑜伽行业老师多如牛毛,优秀的老师都在开馆,开馆的老板招聘不到优秀的瑜伽老师。
作为瑜伽老师,瑜伽可以是一份情怀,但是作为一个瑜伽老板,瑜伽则是一门生意。瑜伽老师可以风花雪月。但是瑜伽老板却要脚踏实地,非常务实。在这个行业瑜伽老师可以不去发传单,瑜伽老板哪怕拎个LV都得站到街边去发传单,否则就不要去开馆。
大多数敢于独立开馆的瑜伽老师都有过在平台担任过大老师的工作经历。在他人的平台上有团队的辅助,所以自己只需要做一个安静美丽,传道授业漂亮的瑜伽老师就可以了。
团队的强大完成了招生,引流、销售、续卡。而老师只需要把自己摆在神坛,供学员敬仰。平台需要IP,老师被包装成IP。
我曾经认识一位馆主,用美若天仙来形容也不为过,40岁仍旧未婚的他自己都说,家人和朋友都说他仿佛天上的仙女,不食人间烟火。
仙女的清高注定做不了瑜伽老板。所以即便把瑜伽馆开在公园的湖畔,仿佛人间仙境,斥资百万也没能把瑜伽馆做起来。
瑜伽在现代商业社会,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体育锻炼,但是对瑜伽爱得深沉的老师,听到这话,都觉得是对瑜伽亵渎。
总觉得瑜伽是一门哲学,是一种修行。一提到销售,运营,在她们心中,简直就是牛鬼蛇神,一边开着馆,一边开口闭口和学员谈缘分。全然不顾销售流程,更鄙视背诵逼单话术。
更要命的是,在上课中过度和学生特意强调瑜伽中的神灵、素食、避世修行、哲学观点。本来瑜伽消费者大多数是饮食男女。
这种强加的瑜伽哲学观念,让很多客户产生不适,仿佛自己吃肉、贪图享乐到了这样的瑜伽馆便成了一种罪过。
我曾经就见过一位馆主,把瑜伽馆装修得类似佛堂寺庙,一进去就一股檀香迎面扑来。里面还供奉了瑜伽神灵的塑像。
其实这样的环境对于唯物主义来说,视觉冲击力度确实不小。由于神像的眼睛是火红的颜色,当时就连我这个早已在书本上看过各种瑜伽神像的人,也是惊骇不已。
都说选合伙人比找人生的另一半难度还要大。因为我们的人生大多数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中,与家人在一起的时间,远远要少于和合伙人在一起的时间。
人与人之间的不同,不在于样貌中的不同,更多的是在于思想层面的不同,这种思想层面的不同,往严重的说甚至是跨物种的区别。
大多数瑜伽创业者都是女性,女性具有天然的性格上的弱势。在创业之初,由于没有独自担当的勇气和魄力,便会想着与要好的姐妹或者是一起练习瑜伽的同窗共同经营。二者还没有达到经营理念上的沟通,就已经盲目开馆。
等到正式营业发现各种问题,各种阻碍摆在眼前的时候,才发现还不如自己投入和产出比,还没有打工来得实在。
再加上瑜伽行业开馆的壁垒极低,一套居民毛坯房,简单的硬装,几张瑜伽垫。瑜伽馆就开起来。甚至遇到有装修的空房,那真的是几张瑜伽垫就可以开业了。算得上是各行各业创业门槛极低的一个行业了。
也就意味着投入成本相对比较低。投入成本较低,也就意味着放弃成本。所以面临经营难题。大多数人会选择退缩,而不是寻求方法,勇往直前。作为本来就是瑜伽老师的她们就会选择去外兼职。久而久之自己的瑜伽馆反而变成了没人去管的状态。
作为瑜伽馆主的我,曾经在招聘的过程中遇到一位来应聘兼职的老师,就是上述情况,一边开着馆,一边在外找兼职。这样的例子,无独有偶,在我从事瑜伽多年的人生,这类故事听的还真不少。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创业者是业务员出身的,大多能创业成功,而作为技术员创业,大多会面临失败。瑜伽行业创业者大多是优秀的瑜伽老师,也就是技术员创业者。
昔日她们仰仗平台,高业绩高收入,以为自己凭技术撑起了这家瑜伽馆。然而现实是当你成为老板。团队领导,和产品运营才是你能不能开起瑜伽馆的前提。
很多瑜伽老师开馆的结果居然是还没开始就已经剧终,因为压根就没有把瑜伽馆开起来的能力,所以再好的技术也是无用武之地。
瑜伽行业在中国兴起,不过20年的时间,属于一门新兴行业。这个行业目前孕育了大量的瑜伽老师,却没能在商业实战中孵化出足够多的经营者、管理者。
如果人生没有非得要创业的理由,实际上大可不必创业,几乎所有的创业者都在强调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不要创业,不要创业,不要创业。即便如此,在中国目前这种大时代中,还是有人前仆后继奔赴在创业的路上。好像非创业不可,否则自己就堕入了咸鱼之流。
作为打工人,你有上下班的时间。可一旦你晋升为老板,你就会发现昔日调侃996是福报,如今认为那真的是福报。
你的开馆预算是多少?你准备开多大面积的馆?你准备在哪个城市区域开馆?你开瑜伽馆的定位是什么?你开瑜伽馆的课程定价是多少?你瑜伽馆的竞争对手分布如何?你在瑜伽行业的人脉如何?等等。
一个好的瑜伽馆内环境是必不可少的。简洁明亮为主题,各种功能区要进行合理安排,无论是室内大厅、同享空间、演艺大厅还是歇息大厅等,都要经过空间的功用散布的流线联络来安排,并经过不一样的家私摆设和灯火改变加以区别,要充分显示空间的深度。
瑜伽馆装修选用材料要以无毒、无害,契合环保需求的“绿色材料”来维护客户的健康。尽可能的使用修建空间的方式,来营建调和、闲适、舒服、安静的休闲环境,给大家表现家的温馨感。当然,确保足够、亮堂的天然采光,引进野外天然景观,发明轻松明快的视觉环境也是相当必要的。
瑜伽馆的装修设计是不可以脱离现代情调的,在一个简单古朴的房间里做瑜伽是没有什么感觉的。但是,我们不可能每个月都装修瑜伽馆,所以就应该在空间上下工夫。
一个瑜伽馆最重要的就是师资板块。一个好的瑜伽教练会促使更多的会员入馆并进行学习。瑜伽教练的职业能力水准,授课能力,老会员维护能力,都是需要考虑的;同时课程的与众不同也取决于瑜伽老师的职业能力和知识面广度。
开瑜伽馆之前要多所在市场进行考察和调研,针对不同的市场环境准备不同的营销方案。空白市场与成熟市场的区别。成熟市场就需要考验到我们的创新能力。
回答完毕,有不到之处,还望海涵。也会在之后随时进行补充和修改。也祝所有瑜伽从业者和投资者都心想事成,万事顺心!
②第二你还要看一看这个老师是不是有其他的一些小动作或者小的想法,如果有的话,我们才会想考虑到危机的这一方面。
比如一个老师,课程上的非常好,这个老师一个人手里面有80个会员,他怎么能保证这个会员在一周之内能来五次私教课,是不是?所以他既不能保证每一个会员有良好的出勤率耗课率,那就不会有更高效率的续课率和业绩,所以对于老师来说本身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去跟老师谈,咱们叫先礼后兵对不对?当我们一开始决定了要去把他的客户分享给其他老师,不是分出去是分享。那就要告诉老师们,接下来会馆希望老师们能引导自己的会员,尤其是课比较多的这些老师引导自己的会员。尽可能让会员们也去体验体验其他老师的课,但是你们两个人可以商量上课内容分布。比如一个人普拉提、一个人瑜伽。
对会馆来说,我们当然希望增加耗客率,这样大家的业绩才有提升。我们希望老师们能够服务更多的客户,我们希望大家能够把客户交叉服务起来,你的一个客户分享给了其他的老师,同样别的老师也会把他的客户分享给你。
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点。如果这个老师非常不愿意分享也可以用利益驱动,在薪酬的调整上,也有一定的学问。可以把课时费分成上课费和管理费两部分:
客户甲是a老师的私教会员,今天a老师没有空帮他约b老师,课后会员也很满意,也想跟b老师上课。那么以后就是b老师每上一节课,这100元里面拿出60块钱给B老师,40块钱给a老师,也就是说a老师每一次,他的会员在跟别人上课的时候,他不用上课,不用服务,就能得到40块钱的管理费,这不是很开心的事儿吗?
大部分的会馆,是等到老师离职后,才会把这个老师的私教会员转交给别人的。但是这种情况下,我们很怕这些会员退卡,万一这个老师前脚离职了,这个会员后脚就退卡,对我们造成一些经济上的损失。对不对?而且因为老师离职退卡,关于手续费的处理也经常容易扯皮。更有甚者会造成差评,或者会员投诉。这样我们不仅少了老师,还会丢失我们一个宝贵的会员资源,这就非常的得不偿失。
到底哪里受欢迎?哪里服务好?比如我的这个老师特别会聊天儿,情商特别高,那我要去找另一个情商智商比较高的老师来服务这些会员。
又或者离职的这个老师,他腹直肌分离或者产后修复阶段的课程上的非常有效,要找对口的老师,就是之前这些会员到底喜欢这个老师哪里?必须要找一个差不多的替代品能够替代他?切记,切记不要随便分配,一定要把这个客户的名单拉出来之后一一去做对比,比如这个会员之前上课记录每个课程,每一节课老师们是怎么给他上的。拉出他的私教评估,看一看他之前的客户主诉是什么,然后拿出他的每一节课的课程记录,看一看他的课程效果是什么样的,给他找到性格合适的、技术合适、信任感也合适、甚至他熟悉的其他老师来对接,成功率会更高,退卡率会降到最低。
瑜伽馆现在无论是在哪个地区,都是比较热门的实体店项目。因为现在的人越来越注重养生,注重身心协调,所以瑜伽馆,健身房都是比较有潜力的行业。
但是正是因为行业热门,竞争力也比较大,所以如果不会营销,是很难脱颖而出的。今天,要给大家分享一个瑜伽馆通过社群引流,一周时间锁定17万业绩的方案。
蒋小姐是一家瑜伽馆的老板。她本身就很喜欢瑜伽,也持有瑜伽师资格证,所以就开了一个瑜伽馆。她的瑜伽馆开在一家商住两用的写字楼里,租金不贵,但是不当街的铺面客流量就很少,现在她最缺的就是顾客。
蒋小姐找到我,希望我能帮她引流一些客户进店。我问她:你有尝试过免费模式吗?
我立刻意识到了蒋小姐的问题。蒋小姐在瑜伽方面很专业,但并不懂实体店经营。瑜伽馆的固定成本很高,运行成本却很低,免费模式并不会带来多大的亏损。因为一个瑜伽馆,你不可能因为没客人来就不开空调,不用水电,不请老师,所以客人来与不来,这一方面的固定成本都是存在的。
对于这种固定成本高,运行成本低的店,免费模式是很适合的。但是,免费模式之后续接的营销方案才是成功的重点。规律是死的,但应用是活的,如何把具体方案总结成规律并应用到实体店中,才是我们学习营销方案的根本原因。
免费模式玩法非常多,一定要找到最适合自己行业的。考虑到蒋小姐的瑜伽馆,目标客户其实很明确,就是比较注重生活品质的女性。因此,我让蒋小姐找到了许多美容院,理发店和比较高档的女装店,将体验卡送给这些店来合作,这些店可以把体验卡送给经常来消费的顾客,也有助于他们稳定客户,成就口碑。
我们的体验卡不仅是让客户来免费体验一次,更重要的是要在上面印上我们的微信群二维码,并且写明了进群有福利。因为不是每一个客户都会愿意来体验,但是大部分人都会愿意动动手扫码进群。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成功引流了500个人到我们的社群中。如果这些客户拿着体验卡来体验,我们不仅没有什么损失,还多了一次成交客户的机会;而如果客户不来体验,只是进群,我们就要通过下一步方案,来促进顾客到店。
在社群中,我们推出了低价团购活动。原价299元的瑜伽垫,现在我们只需要9.9元就可以团购,但是要到店领取。
价格的差异化会在心理层面上激发客户的消费,而且我们这500个客户又都是感兴趣的目标客户。所以,这500个客户中最终有350个客户团购了瑜伽垫。
这种社群团购方法还有一个优势,就在于能够准确地筛选出非目标客户。如果这些客户连9.9元的瑜伽垫都不感兴趣,那短时间内也就不必在他们身上花心思,推动他们消费瑜伽课程。
而这350个团购顾客到店领取瑜伽垫之后,我们就要趁热打铁,推出我们的98元引流卡,进行进一步的引流。
我让蒋小姐和顾客们说:现在,我们店里有一张综合瑜伽卡,只要用98元就能享受到价值2453元的大礼包。
并且,之前团购过瑜伽垫的客户可以抵扣10元,也就是花费88元就可以获得这样一个大礼包。对于本来就对瑜伽感兴趣,才会购买瑜伽垫的客户来说,这张卡包含的价值确实非常高,所以350个顾客中,最终有288人购买了大礼包。
很多人看了无数实体店营销方案,一实践起来就不知道从何下手,就是因为他们没有理解一个方案的真正的底层逻辑。这一套瑜伽馆营销方案的底层逻辑就在于让利,把合作方和顾客的利益都闲置于自己的利益之前,才能真正让顾客感觉到占便宜,愿意为此买单。
我们这张团购卡看似亏本,实际上,价值998元和398元的课程都是瑜伽馆必须要付出的固定成本,不管来不来客人,都是要给瑜伽老师开工资的。而价值168元的瑜伽服,实际成本只需要20元。最后价值888元的代金券,分成4张,每张价值222元,用来办年卡和私教课时就能抵用。
那么,每张78元的卡,我们实际上还能赚到接近40元。288个客户,我们就赚取了11520元。而这228个客户,在上完大礼包中包含的课时,甚至有些客户只上了一小半,就开始咨询瑜伽卡的套餐。
我们在套餐设置上也有巧妙之处。我们不仅推出了常见的年卡,半年卡和月卡,还推出了次卡。只是我们提高了次卡的单价,并且推出了一月之内,到店10次以上,就给与奖励的活动。次卡既让一些客户消除了对大额充值卡的反感,又利用奖励弱化了次卡的高单价,所以让次卡成为了我们强有力的获利工具。
一周内,这288人中有接近100人选择了购买套餐,平均每人消费1500元左右,再加上引流卡的成交额,我们这个瑜伽馆,最终成交了17万元的业绩。
性别(男/女);年龄(老/中/青);居住区域;经济状况;个人购买或单位购买;购买者是否是实际决策者;
他们购买相似的馆的卡得付多少钱;他们是否愿意多花一点钱买好一点的教学和服务;假使价格大幅度下调,他们的购买量是否也会大幅度提高;
2021年,如18、19、20年一样,依旧行走在中国一二三四五线城市的教育行业,越是深入到机构实际经营中,越替他们捏一把汗。结合这几年对全国100多家机构的运营现状分析、创始人思维模式、数据化体系建构等3个方面的工作开展,觉得还是有必要写一篇文章来普及一些教育机构从业者和企业主不得不知的核心概念。不为别的,只为唤醒一部分人,并引导着他们往正规化运营、可持续盈利的路上行进。
教育行业作为传统的服务业,跟其他行业最大的不同在于,进入的人必须是抱有教育初心与情怀,才算是具备了入行的基础,而如果想长远当做事业来经营的话,还需要融合进强烈的商业理想,对于每一位进入教育行业的人来讲都是不可不面对的。
而恰恰在咨询的过程中发现,有不少企业主总是试图将教育和商业对立起来,或者是直接把教育和商业当做是前后因果关系,比如:做好了教学,必然就能招到很多学生;招到了很多学生,机构经营就必然有利润。正是这种观念,令许多企业主进入一种致命的死循环而不自知……
作为长期致力于为中国教育行业从业者赋能的深学邦来讲,一直在做的事情是将“精细化数据管理运营”的逻辑和实操向更多的人普及,以便整个行业及所有机构都能够进入良性的运营状态,最终让企业主、从业者、客户都能真正的教育行业发挥和获取相应的价值。所以,我们还是得老调重弹的来从商业方面讲讲“真正的教育行业”。
还是直白的讲一个大家都关注的话题,教育机构的利润到底来源于哪里?有不少人会直接停留在招生上,而事实上,任何一家可持续经营的教育机构,要想确保每一年都能有健康的经营利润,就必须要处理好4个维度的事情,也是我一直在跟客户不断强调的16字要诀:扩大招生、加速耗课、优化结构、杜绝损班。我也建议你把这16个字多读几遍,直到最后融入到你的骨子里去。
利润为正数或很小的负数的时候,机构的运营就是健康的、良性的;如果利润是一个很大的负数,那么机构的运营就是不健康的。这意味着,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花费的是未耗课的流水,作为以收取预付款而出名的行业,它的优势之处在于,招生给力的情况下,企业主能够快速的见到源源不断的流水进来,以至于因为流水回本快,而诱导了一大堆的投资人进来这个行业。
作为在教育行业摸爬滚打了一些年份的人来讲,所有的流水,在耗课之前,全部会定义为“负债”,也就意味着,你收的学费越多,负债也就越多。如果一家机构长期是靠未耗课的流水而存活的话,这家机构离:追加投资、转让出售、携款跑路也就不远了。
这是在给所有企业主提的第一个醒:招生救不了机构!所以,一味的扩大招生,无非就是在饮鸩止渴。招生越多,负债越多,沉没成本越高,退出成本越高。
回到上面讲到的公式:流水结转,结转-成本=利润,那么,何谓“结转”,这对于机构来讲,意味着什么?
每次在给机构做精细化数据运营体系搭建的时候,都会举的一个例子:教育机构实际上跟餐厅是有很大的共通之处,因为都要看“坪效”和“翻台率”,翻台越快,坪效越高,体量越大。
翻台也可以理解为是预付款转化为实收款的关键动作,客户每上一次课,就消耗了一个课时,这也就一个课时的费用,就由未耗课的流水变成了已耗课的结转。所以耗课这个动作,是结转来源的关键步骤,课时乘以课单价,得出的结论就是结转金额。餐厅在不断的通过菜单设计、主推菜品提醒、餐后甜点和水果等方式,间接的引导客户快速完成各个关键点上的动作,以便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完成整个用餐过程,这个动作可以理解为“加速翻台”。
而机构,要想确保利润能够最大化,也需要考虑如何提高我们的“翻台率”,比如:设置一些耗课活动,每参加一次,耗3个课时;或者是设计我们的课程时长,比如:一次课由1小时变成45分钟,以此来扩大机构内部的可排课时段,也就直接增加了每一年的最大可排课量。
这些方式,实际上就是在“加速耗课”。加速耗课的动作就是将一年的课在8个月内耗完,只有耗课产生的结转费用,才真正的是能够用作机构运营的费用。在给机构做咨询的过程中发现,10家机构,没有一家是按照这种健康的方式来经营的,恰恰,90%以上的机构是把流水花完了,欠下一大堆耗课还不自知,还认为自己亏损的只是从口袋里拿出来的投资款。殊不知,此时的窟窿,已经不是简单的扩大招生所能填补了……第二个提醒应声走来:耗课救不了机构!为什么有的机构,所有教室,所有时段都排满课了,依旧亏损?为什么无论你如何加速耗课,都支撑不了你每个月的运营成本?为什么扩大了招生,也加速了耗课,依旧还需要不断追加投资?是因为机构运营的过程中出现了小偷,这个小偷,偷掉企业主的利润还不自知;这个小偷,让机构的人效、坪效统统都降低;这个小偷,能够发现它的人少之又少;走了100多家机构,没有一家不存在这个小偷,还有很多机构深受其害!这个小偷叫做:损班!
损班对机构的危害是最大,但是是最容易被人所忽略的。损班的概念是相对满班而言的,简而言之就是每个班的人数都没有达到规定的满班人数,比如:产品设计的时候是确定10人满班,但是开班的时候,两个、三个、五个、八个学生都开班了。还美其名曰:反正老师闲着,场地也闲着,3个学生开班了,至少把老师和场地的时间用起来了。这是一种极其不可取的想法和做法,一旦有了这种做法,机构想不亏损都难。
还是需要解释一下为什么,我们都知道,一家机构满足开班,必须具备4个条件:1个老师、1间教室、1个时段、N个学生,原则上是N越大,利润越高,这也是为什么市面上大部分机构都不做一对一的原因。
而如果机构本来设计产品的时候是10人满班,结果最后开班的时候只有3个学生,悄悄被偷掉的利润来自于三个方面:
一是人效大大降低,一般机构都会按班课或者是人头来给老师课时费,如果是按班课给的线人开班本质上给的课时费是一样的,本来老师创造的是10人的耗课,拿到对应的课时费;现在变成了创造3个人的耗课,拿到的是同样多的课时费,直接降低的是老师的人均产能。
当然,在这种情况下,还有一些自认为高明的企业主会直接选择按人头给课时费的形式,看起来是员工吃亏了,但事实上,在这种情况下,员工由于每次上课带的学生量不多,虽然看起来上了那么多的课,但由于整体学生量不够,导致拿到手上的薪资不高。同样的工作量,在同行那里可能能够拿到3倍的薪资,员工不离职才怪。一旦离职,机构陷入的就是不断招人、培训、上岗、离职的死循环。人力成本把控不住,这是第二种利润流失的可能!由于这个老师这个时段用这个教室带了3个学生,如果另外再有5个学生,也要排在同一时段,那么这5个学生就必须排在另外一个老师的名下,这就使得机构可能要再招聘老师来完成这5个学生的耗课。本来一个老师能够做完的事情,结果配备了两个人,无形中就提供了机构的人力成本!与人力成本增加相对应的就是企业运营利润的降低……三是坪效降低,每一家机构在创立之初,之所以设计满班人数,虽是为了教学效果保障,但更多的是出于商业考虑。因为有设定满班人数,也就会直接影响机构装修时的布局规划,假使机构是10人满班,那么大部分教室的面积也必然是按容纳10人来装修的,如果这个教室没有排到10个人,间接的影响就是机构坪效降低,而这个影响,也是很多企业主不太会注意到的。综上,损班之于机构运营来讲,危害要远远大于招不到学生和缴费了不来耗课。因为损班会导致你的机构即使招生和耗课都很优秀,依旧没有利润。多开班救不了机构!这不应该是一个被人忽略的盲区!伴随损班而来的,就是老师配备的增加,由于损班没控制,导致新开班级过多,或者是同一时段开了多个班,结合上面所讲到的开班必要条件:一个教室、一个老师、一个时段、N个学生,就必然使得机构老师增加,但如果招生跟不上,每一个老师的工作量都不饱和。手上的学生量不多,课上得再多,薪资也不一定上得去,所以也就加大了老师离职的风险。无论是老师是否离职,损班都会导致成本增加。在教育机构实际的经营当中,最大的两块成本就是场租和人工,场租往往是一个固定值,人工成本却是非固定的,所以吃掉企业主利润的,往往是人力成本过高。这也就是我们讲的“优化结构”,我们需要优化的,很大程度上是人力成本结构。无论是名师工作室、小型机构,还是中大型机构,如果想可持续经营,可持续盈利,必须要同时满足:扩大招生、加速耗课、优化结构、杜绝损班这4个必要条件。扩大招生解决的是流水的可持续,加速耗课解决的是结转的可持续,杜绝损班和优化结构解决的是盈利的可持续。但要做到这4点又是极其的不容易,教育行业作为一个完全依赖于人的行业,所有工作都必须要人来完成三亿体育网页版,人作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直接影响着所有事情结果的好坏。我们要想确保企业可持续经营和盈利,就需要对各个岗位上的工作人员进行合理的管理,需要将所有人的工作动作转化为一个个数据,建立企业经营过程中涉及到的各个数据模型,并对模型中的数据进行量化。
体系,也是在规范所有人的工作方向。随着服务的机构越来越多,从小白入行创业,到名师工作室转型,到运营多年的机构扭亏为盈,无一不是在引导着企业主去践行精细化数据管理,将数据管理融入到员工行为、成本管控、企业经营等方方面面,这也是企业主安全感的最大来源!真正能救机构的是:精细化数据运营体系!
最后分享一个例子:一家正规化运营的教育机构该如何建构科学的运营体系,在建构体系的过程中最难的点在哪里?想让整个企业的运营结果变得可控,就意味着我们建构体系的时候,需要从全年的经营结果出发,把机构运营由开放式问题变成一个封闭式问题,比如:原本我们做运营认为,无非就是做好市场、销售、教学、服务,就能够盈利赚钱,但事实上我们发现,即使这4件事做得再好,也不一定有利润。
所以,我们在定全年经营结果的时候,应该是从流水、结转、成本、利润出发,计划在2020年做100万流水,那么按行业标准,结转得做到流水的80%才有可能有利润,所以结转就得有80万;企业主希望年度的利润能够达到20%,则利润就是16万;机构实际经营可花费的成本就是64万。
通过这样的大方向的确定,就明确了企业全年经营的方向,所有的动作都是围绕这4个结果来进行的,也可以直接看做是一个结果,即:16万利润。接下去我们需要做的事情就是把100万、80万、64万分别变成每个岗位要完成的数量,以及完成这个数量所能拿到的薪资,如果完成了,怎么奖励;没有完成怎么扣除。当然,整个体系搭建的过程中,企业主最难把握,也没有办法自己建构的难点在于:运营标准!比如,10个上门,签约几个比较合适?市场和销售如何才能不扯皮?做100万的流水,配几个人是准确的?确保16万的利润,人力成本要控制在什么位置?销售和老师怎么给提成和课时费?
这一系列的数据的确定,需要经过体系化的数据计算。在整个计算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借着机会揪出机构运营中的小偷,即:需要明确机构的最低开班人数。这也是深学邦企业咨询服务(具体请加刘老师微信:907385739,了解详情)有别于市面上其他产品最大的不同,用数据去指引所有人的工作,同时指引企业的经营方向。数据化管理让企业主变得更理性,让企业的经营变得更傻瓜,让每个岗位的工作变得更聚焦。
走的城市越多,服务的机构越多,越体会到企业主和从业者的不易,教育机构草莽式发展的时代已经过去,接下来回归的一定是精细化管理、数据化运营。无论是名师工作室,还是小中大型教育机构,潮水退去时,裸泳的会一览无遗的拍死在沙滩上……
人的一生,能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极其不易,如果能够用自己喜欢的事情谋生,那更加美好。教育行业是一个这样的行业,但却让很多有教育理想的人生活得苦不堪言,不是行业不人道,而是我们总是试图用长时间的“试错”去摸清楚这个行业的运营底限,最后发现留给自己的是满地悲伤。
每一次咨询的时候,都会跟客户说一句话:当一切都数据化了以后,剩下的就是“简单、听话、照做”,随之而来的就是“渐入佳境、扭亏为盈、持续盈利”。
最后一问:教育机构运营管理,到底靠的是“人治”还是“法治”?本文出自深学邦独家《教育机构运营管理手册》(刘一一,“深学邦”创始人,专注提升教育机构的综合盈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