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2023-11-14 00:16:16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8月,是浦江葡萄成熟的季节,在当地大大小小的果棚里,弥漫着一股果香。浦江大潘家庭农场,20亩阳光玫瑰葡萄已相继成熟,每天吸引不少游客前来采摘,体验丰收的喜悦。

  浦江素有“江南吐鲁番”的美誉,近年来,浦江瞄准农业现代化主攻方向,加快葡萄种植数字化转型,推动葡萄产业提档升级。

  作为浦江葡萄种植数字工厂产业示范园区,近几年,大潘家庭农场全力打造数字化农场,积极应用“数字农业远程监管平台”,农场主通过手机就可以了解葡萄园中的土壤温湿度、光照强度、空气温湿度等葡萄生长要素,让田间管理更加精细化。

  “我们使用这个数字化平台可以监管葡萄各个阶段的生长状态,用起来也很方便。”大潘家庭农场负责人潘伟正说,“现在农场里的葡萄品质是逐年提升,价格也提高了3至5元每斤,可每年葡萄还是不够卖的。”

  目前,浦江县成熟的葡萄品种以夏黑、阳光玫瑰和巨峰为主,这些品种果粒圆润饱满,果肉硬脆,浓甜爽口,备受消费者青睐。其中,“阳光玫瑰”每斤的售价高达40多元。

  “葡萄的品质和收购价格比较高,我们村葡萄产业收益在2000多万元,平均每户收益5万到6万元,效益非常好。”浦江县岩头镇和丰村党支部李齐洋说。

  近年来,浦江加快推进葡萄产业数字化转型,创建了金华全市首个“葡萄超级农场”,降低农事失误率90%以上,成功打造葡萄产业大脑、智慧葡农“一键通”等省级应用,建成6个葡萄种植数字工厂产业示范园区,打造了11个葡萄“机器换人”示范基地。如今,浦江葡萄种植的机械化率超过了70%,越来越多的葡农享受到了葡萄产业数字化改革带来的红利。

  “推动全县葡萄产业数字化转型,帮助农民种好葡萄、管好葡萄、卖好葡萄,使葡萄产业成为浦江的富民产业。”浦江县农业农村局主要负责人表示。

  “以我家的条件,住进这么好的房子,想都不敢想。”近日,金华市金东区澧浦镇宅树塘村村民程宝云难掩激动的心情,不久之后,他们一家5口将正式搬进一幢砖混小楼,居住条件大大改善。

  今年5月,金东区澧浦镇出台推动宅基地分配改革的八条意见,程宝云的情况符合第五条农房梯度流转条件。这条意见写的是,可以将相对完好的旧房梯度转移过户给村内无房户三亿体育官方网站、住房困难户、危房户等,以改善农民居住条件。

  这意味着,只要程宝云同意把现在的老房交给村集体收回统一处理,然后和村中拥有“一户多宅”的程建能谈好,就可以搬进程建能家的砖混小楼。

  在村两委的协调下,程宝云以13万元的价格买到了程建能136.43平方米的砖混小楼。目前双方已签订房屋流转合同,等程建能家新房建造完成,双方就都可以住进“新”房子。

  村民程建能也很高兴,将自家原有的砖混小楼调剂给程宝云后,他在村中获得了140平方米新建房屋的建设资格。

  30多年前,程建能就在村里盖了这座红砖房。十几年前他又有了再建新房的想法,虽然有合适的宅基地,但是一直不具备建房资格。“新政策太好了,不仅为老邻居解决了住房问题,也满足了我们的建房需求。”

  农村宅基地及农民住房条件改善问题涉及百姓切身利益。为进一步规范农村宅基地管理,改善农村村民居住条件,促进宅基地节约集约利用,助力村集体致富。今年5月,根据有关文件精神,金东区澧浦镇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了推动宅基地分配改革的八条意见,从旧房梯度转移、乡贤回乡安居等方面积极开展探索实践,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有益经验。

  除了引导农房梯度流转,八条意见还包含了推进“两规”范围内土地集体托浮、鼓励村集体连片托浮、有序处置“一户多宅”、加强农房建筑风貌管控、盘活增量空间支持回乡安居、充分发挥村级组织在宅基地审批管理中的作用等内容。村民可以根据自身需求,上报澧浦镇政府进行审批,村集体统筹考虑无房户、住房困难户、危房户等对象的住房需求。

  澧浦镇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建房问题是一道绕不过去的必答题。澧浦镇从村民实际需求出发,聚力破解指标难、空间小、资金缺等问题,制定出台适合乡镇实际的八条意见,用政府的有形之手,打破原有拆迁路径,在节约土地资源、减少搬迁成本的基础上,扎实推进扩中提低,让每一户符合政策的村民乐享“安居梦”。

  “你这黄精长得真好,个头大,肉质厚,给我来一点。”在武义县俞源乡俞源村古树林沿途路上,特色产品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购买。

  近日,为期3天的“共富路上圆梦俞源”2023俞源圆梦节拉开帷幕。此次圆梦节集合“民俗+非遗”“农业+体育”等多种要素,吸引了约3.6万人前来祈福圆梦。游客在青山绿水间尽情感受古村落民俗文化魅力的同时,也带动了俞源村及周边村庄致富增收。

  “民俗文化是传承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我们将景点、美食、手工艺、古道等与民俗文化深度融合,通过灵活新颖的表现形式,吸引大众,让古村落重聚人气。”俞源乡党委相关负责人说。今年的圆梦节,在保留系丝带祈福、放荷花灯等传统民俗活动的同时,还增设了婺处古道俞源段推介会、《浙江诗词大会》诗词创作邀请赛、汉服巡游、古树林瑜伽、非遗体验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文化搭台,产业唱戏。近年来,俞源乡党委政府以“太极星象·圆梦俞源”为主题,以生态本底、文化底蕴、古村旅游为依托,紧紧围绕打造“中部养生庄园”发展定位,充分发挥地域优势,依托俞源乡太极星象古村落等资源优势以及有机农业等产业优势,全力发展“太极+”“圆梦+”康养产业。

  为大力建设“文化品牌鲜明、产业发展兴旺”的康养高地,俞源乡做了多种有益尝试。集市上售卖的黄精正是其特色产业。今年以来,俞源乡以“党支部+企业+农户”模式,实行包种植、包技术、包销路“三包”承诺制,引导农民参与发展黄精、三叶青、石斛、贝母等林下经济项目,探索“企农联动、利益共享”的林下经济发展路子。

  同时通过招商引资,吸引浙江林粮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落户俞源,大力发展林下黄精种植,积极打造万亩中药材产业基地。截至目前,黄精·共富工坊已经和俞源近200名村民建立了劳务关系,发放工资50多万元,同时新增流转山林1850亩,累计种植面积达2200余亩。

  此外,俞源乡还依托“百镇共建强基”行动,积极对接金东区曹宅镇,围绕产业共兴、文化共荣、村企共富等方面,谋划落地项目,开展人才交流,共创文化品牌。盘活后陶村闲置用房,建设诗路和陶艺研学体验馆;搭建村企平台,结合曹宅镇企业采购需求和俞源乡农产品特色,成立俞源村“武七味”中药材研学基地,建设俞源乡农产品展销中心,做好项目招引、土地流转、技术指导、人才培训的全链条培育。

  近日,金华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联合相关部门,在永康对一项新的污水处理技术——塔式A/O接触氧化技术开展现场考察。

  近年来,金华大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改造,统一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强基增效双提标”行动。目标是到2025年行政村覆盖率和出水水质达标率均达到95%以上,污水处理设施标准化运维实现全覆盖。

  永康市积极落实相关工作要求,勇于创新、攻坚克难,用创新技术破解小五金加工特色村治污难题,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取得明显成效,进一步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经验做法得到建设、生态环境、科协等相关部门的肯定和村民的点赞。

  被誉为“中国五金之都”的永康,保温杯、防盗门、衡器制造等小五金加工点数量较多。古山镇金江龙村就是典型的小五金加工特色村,五金加工点排放的废水中,氨氮、磷浓度高。多年来,当地积极改造传统工艺,大胆采用新技术。

  为提升农村污水处理达标率,永康市建设局引进浙江海河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塔式A/O接触氧化技术,并配套建设“小五金加工特色村污水处理示范项目”,污水日处理能力达200立方米。

  该项目由永康市水投排水公司建设、水电工程公司施工,已通过验收并稳定运行近1年,处理效果得到建设、生态环境部门的认可。

  永康市环保监测站检测结果显示,该村污水处理前化学需氧量(COD)浓度为253毫克/升、氨氮浓度为75.3毫克/升、总磷浓度为5.61—30毫克/升,处理后化学需氧量浓度降为38—52毫克/升、氨氮浓度降至1.43毫克/升、总磷浓度降至0.65—2.96毫克/升,各项指标均优于浙江省《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二级。

  据悉,该技术还应用于永康市方岩镇岩后村日处理50立方米的饮用水源保护区农村污水深度处理项目,实现处理后尾水达到一级排放及农用水标准后再利用。

  项目验收及评估资料表明,该塔式A/O接触氧化技术与传统工艺相比,具有水质全面达标、节约用地60%以上,节能减碳50%以上、运行成本降低超40%的优点,且处理设施无噪声、无臭气,解决了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运行中存在的扰民噪声、恶臭二次污染等难题。

  目前,该项技术已入选生态环境部2022年《国家污染防治先进技术目录》和制造业国内首台(套)装备,进入2022科创中国先导技术绿色低碳榜单,获得“振兴农村经济及国家重点环保实用技术”等荣誉,并通过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组织的专家评估,技术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搜索